
非手術療法治療兒童鞘膜積液臨床觀察
目的 探討非手術療法治療兒童鞘膜積液的療效。方法 將確診為兒童鞘膜積液的患兒隨機分配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組127例施行鞘膜腔穿刺抽吸盡鞘膜積液后,注入硫酸鏈霉素溶液致使鞘膜腔產生化學性炎癥及纖維化粘連,鞘突管自然閉塞。對照組126例施行鞘膜腔穿刺抽吸盡鞘膜積液治療。 結果 治療組有效率90.55%,對照組有效率26.19%,兩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 結論 非手術療法治療兒童鞘膜積液方法簡單方便易行,無需特殊設備,療效顯著,醫療費用低廉,適用于基層及門診推廣應用。
鞘膜積液是兒童常見生殖器疾病。鞘膜積液主要是手術治療,#常施行的手術是鞘膜翻轉術。本文收集外科門診采用非手術療法治療兒童鞘膜積液,探討臨床治療特點及其臨床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全部為門診符合鞘膜積液診斷的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127例,對照組126例。治療組的年齡分布為1~3歲52例,4~6歲43例,7~9歲20例,10~13歲12例。睪丸鞘膜積液47例,精索鞘膜積液43例,先天性交通性鞘膜積液22例,混合型鞘膜積液15例。發病全為單側,左側84例,右側43例。平均年齡5.3歲。病程為2個
月~5年。臨床表現無自覺癥狀,局部檢查觸及囊性腫物,大小各異,邊界清楚,移動性好,表皮無紅腫,無觸痛。31例曾在院外就診建議手術治療。對照組的年齡分布、臨床癥狀及診斷分型與治療組均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組治療方法:(1)用具及藥物:注射器5ml、20ml各1副,7號注射針頭2個,無菌孔巾1條,一次性手套2對或乳膠手套1雙;注射用硫酸鏈霉素(Spm)1g,0.5%普魯卡因注射液2ml或利多卡因注射液2ml。(2)操作方法:先行Spm及普魯卡因皮試,陰性者為治療對象。患兒平臥,75%酒精會陰部消毒2次,術者戴手套,鋪孔巾,用5ml注射器吸取Spm溶液20mg/kg,20ml注射器吸普魯卡因注射液或利多卡因注射液2~3ml,以左手食指和中指于患側陰囊后托起,拇指在前將陰囊皮膚向下拉緊,用吸取普魯卡因的注射器于腹股溝與陰囊皮膚交界下方進針,局部麻醉后,邊抽吸邊進針,當有空虛感時針尖進入鞘膜腔時,停止進針固定針頭,抽吸完積液為止,固定針頭退出注射器,接上預先吸取Spm的注射器,緩慢注入鞘膜腔內,拔針后輕按壓針口片刻,無滲出液即可,貼滅菌紗布,4~5d1次,全程#多為3次,1個月復診。對照組按上述方法單純抽吸積液3次。
1.3 治療觀察 治療組治療24h后,患側陰囊出現局部紅、腫、熱、痛,一般不予處理,治療組是Spm化學反應的表現,約72h后自然消退,是預期療效良好的表現,若無上述反應過程,可能要重復抽積液再注入Spm治療,一般只能重復2~3次,若患側紅、腫、熱、痛劇烈,伴發熱38.5℃以上,可對癥退熱治療。若連續3次以上治療,患側不出現紅、腫、熱、痛,可能是交通性鞘膜積液或硫酸鏈霉素化學反應不敏感,預期效果不良,故不宜行第4次治療。
1.4 統計學方法 經SPSS統計,進行χ 2 檢驗。
2 結果
從年齡組及診斷分型比較療效見表1、表2。治療組治愈115例(90.55%),見表1。兩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年齡小的反應明顯,反應明顯的治愈率高,年齡大的反應遲緩,治愈率低。對照組單純抽積液治療,治療意義不大。
3 討論
鞘膜積液主要是手術治療。本組非手術療法與保守療法相比差異有非常顯著性,鞘膜積液穿刺抽積液無實際治療價值,一般抽積液后即復發 。本組施行鞘膜腔穿刺抽吸積液后,注入硫酸鏈霉素,使鞘膜腔發生化學性炎癥反應,纖維化粘連而閉塞鞘突管即無積液,取得滿意療效,治愈達90.55%。筆者體會認為:(1)非手術療法一針就可以完成整個治療過程,損傷極小,安全可靠,可以進行反復治療,無并發癥,不需住院,不影響學習等優點。(2)年齡小的較年齡大的化學反應明顯,治愈率也高。年齡大的治療反應遲緩,可能與鞘膜腔增大有關。對14歲以上的少年兒童正處在發育階段,為避免對睪丸、副睪、精索產生刺激,以免影響發育,故不宜施行此治療方法。(3)在操作過程中要輕巧、準確穿刺入鞘膜腔抽積液,在保留針頭退出注射器時要固定好針頭,以免對睪丸、副睪、精索及精索血管。(4)非手術療法操作簡單方便,不需特殊性設備,醫療費用低廉,適用于基層及門診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