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診治多囊卵巢綜合征
作為探索嘗試,名老中醫俞瑾教授以獨創的“生命網絡調控”新醫學思想在多囊卵巢綜合征這一婦科常見疑難雜癥的診治上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新成果。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到寶雞華濟男科醫院董英主任醫師(空軍總醫院婦產科主任)來為大家介紹中西結合、辨證分型診治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新研究。
看待疾病,掌握“整體”視角
將“多囊卵巢綜合征”稱為婦科疑難雜癥一點也不為過。這是因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生和發展涉及到先天后天多種因素和神經、內分泌、代謝多個系統,因此臨床診斷治療很復雜。
多囊卵巢綜合征常表現為月經稀少或閉經、多毛、痤瘡、卵巢呈多囊性增大,已婚者不孕,是目前臨床多發的神經生殖內分泌代謝綜合征,同時,這些患者到40歲前后,其糖尿病與肥胖癥發生率要比正常人高8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高5-6倍、子宮內膜癌與結腸癌發生率高2倍。
如何融合中醫與西醫的視角,不斷深入解讀這一疑難疾病?這需要一個隨著疾病和外環境的變化,既從臨床上持續探索,又堅持和臨床結合的實驗研究,從而探尋中醫和西醫的作用機理。事實上,看待這類疾病應當持有“整體視角”。人體就是一個立體的、由神經、內分泌、代謝、免疫等系統憑借不同受體、不同酶系、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基因等為中介溝通和調節著的有活力的生命網絡。同時,這個生命網絡也受到環境、社會、家庭等外界影響而不斷變化著。婦女一生的健康、亞健康和疾病是其整體經歷辨證的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過程,無論中醫“有癥就是病”或西醫“是病就有癥”,它們都在生命網絡中有失衡或受損的主脈可尋,這主脈又在生命網絡中產生漣漪反應,波及其它脈絡部位。
其中,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出現就是由中醫的“腎”脈波及痰、瘀生成和其它經脈失衡而致,或是因西醫性腺軸主脈出現高雄激素現象,影響到其它內分泌軸、代謝、神經、甚至免疫功能。因此,這一疾病會呈現環環相扣的病象。作為醫生應當確立患者個體身心受環境影響的特點,進行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身心治療。
注重分型,豐富“辨證”內涵
毫不夸張地說,有1000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就有1000種不同的患者體質特點。那么,如何讓“個體化”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過程中得以充分實現呢?事實上,分類、分型診斷十分重要。比如,以大量臨床病例實驗數
據為基礎,從病史、體毛、皮紋、乳頭、陰部、皮膚色素沉著等體表特征大致分型,將多囊卵巢綜合征概括為2大型4小型。這一研究探索不僅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早發現、早治療和缺少實驗室測定的基層醫療單位防治多囊卵巢綜合征提供了新的途徑,還豐富和發展了傳統中醫四診辨證的內涵。